中文

咨询热线:13817366809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>关于我们>新闻中心

 联纵智达邓景峰老师接受长江商报的专访

发布时间:2015-04-28

 

——评“三鹿变身有机粮后再度折戟”

 

事件背景

2009年5月12日,“三鹿”品牌及相关商标以整体打包的方式,按700万元起拍价拍卖,被浙江某神秘买家以730万元拍走。
三聚氰胺事件之前,“三鹿”商标曾集驰名商标、免检产品、中国名牌等众多荣誉于一身,在鼎盛时期,“三鹿”的品牌价值估价150亿元。但出事之后,“三鹿”成了全民讨伐的“坏东西”。这次拍卖关注度颇高。
直到2013年,国人熟悉的“三鹿”图案出现在杭州一家农博会上,“浙江三鹿”推出了一系列有机粗粮面,定位高端人士、白领阶层。当时,媒体纷纷报道称“三鹿回归”,但对其能否重新获得公众认可表示质疑。
对此,浙江三鹿做出了一些努力。在“浙江三鹿”的战略中,是希望立足浙江,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着手,之后进入全国市场,最终打造中国有机食品第一品牌。 
然而,理想很丰满,现实很骨感。浙江三鹿的战略还未走出第一步,就遇到了滞销。从去年下半年开始,除了市场碰壁,浙江三鹿开始接二连三因资金纠纷吃官司。这成了压倒三鹿最重的一根稻草。
在拍下“三鹿”商标之初,外界对浙江三鹿的行为就争议颇多,有人认为这是魄力,也有人认为这是盲目赌博。推出有机粗粮产品,除了热闹之外,更有众多舆论直呼方向错误。至今被证实停产,又有分析者认为“三鹿已死”,没有挽救的价值和可能。但浙江三鹿自始至终从未对这些发过声,一直处于隐匿、神秘的状态。
一次轰动全国的恶性食品质量安全事件,加上再次停产的恶名,两次负面形象叠加之下,“三鹿”品牌复活出路在哪里?

 

联纵智达邓景峰老师接受长江商报的专访

 
“浙江三鹿”的赌徒心理
 
联纵智达管理定制化培训和营销技术教育集团副总裁、食品农业产品事业部总经理邓景峰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说,“很多人到现在都不能理解浙江这家企业的行为,接盘‘三鹿’就是一个错误,现在的停产,只是那个错误引发的结果,这就是赌徒行为的结果。”
 
邓景峰表示,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,一家原不知名的企业,在没有从事食品生产基础的时候,以700多万的资金,拿下鼎盛时超百亿价值的食品类品牌,具有很明显的赌徒心理。邓景峰认为,三鹿事件在国际上都引起轰动,不仅打击了整个国内的乳业,对全中国食品行业的国际形象都打击颇大。“三鹿”本身的品牌形象已经破产,负面印象爆棚,要接盘它,不是有钱就可以的。“它推出有机粗粮的时候,有网友就评论说‘生产农药还差不多’,这虽然是个笑话,但是代表了一般百姓的反应。这样一家目前证实并没有相关能力的企业,贸然出手接盘,觉得有便宜捡,很不专业。”邓景峰说,浙商在接盘前明显未做系统评估,包括受众对该品牌重新认可的可能。
 
邓景峰介绍,原来“三鹿”旗下有两家饮料公司,其中之一就是现在的君乐宝,“三鹿”出事之后,更改了名称,严格管理产品质量,目前做得非常好,销售额达十几亿元。“三鹿”的负面形象严重,旗下子公司都知道要割裂联系,因为傍上它,扭转形象就不是几个700万元可以做到的。”
 
接盘负面形象品牌 应公开透明,取信消费者
 
邓景峰介绍,品牌负面形象分为几种,其中一些是因为经营不善,造成品牌老化、倒闭;另外一些则是因为产品质量问题,这里边又分为轻重两种。因为经营不善出问题的品牌,可以通过提升、优化,跟随市场形势,起到效果;因为较轻的产品质量出问题的品牌,也可以通过系统、完善的评估,以及营销方案挽回形象,但像“三鹿”这样出了严重质量问题的品牌,已经没有挽救的价值,也不太可能被再次“激活”。
 
邓景峰认为,在评估之后接手具有负面形象的品牌,要隔断与负面形象严重的品牌之前的关系,第一时间向社会证明自己新形象,保障质量作为前提,同时参与慈善、公益,承担社会责任,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。
 
“三鹿”目前还有挽救的价值,但不是“浙江三鹿”这家企业可以完成的。尽管有研究者认为,“三鹿”实际已经“死了”,邓景峰认为如果要挽救的话,需要庞大的资金以及其他资源。
 

摘自长江商报数字报 第20150427期

助你纵横天下 携手联纵智达
中文|English